
▋為什麼要讀蒙格?
查理.蒙格,巴菲特的最佳拍檔。
巴菲特說過一句狠話:
「遇到蒙格之前,我就像猴子。
遇到他之後,我才進化成正常人類。」
你看,連股神都承認:
要不是蒙格,他可能窮到吃泡麵。
那麼——
這個沉默寡言、愛講冷笑話的老頭,
到底厲害在哪裡?
▋兩本書,一個秘密寶庫
很多人認識蒙格,是因為《窮查理寶典》。
那本書收錄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演講和文章。
但真正的「隱藏寶庫」,其實是他在
西科金融、每日期刊股東會上的發言。
平常他愛講「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」九字真言,
到這裡卻不得不講滿好幾個小時。
想聽蒙格真正的思考?
這裡就是入口。
▋台灣人特別愛蒙格,為什麼?
有錢?
嗯,但還不算頂富。
跟巴菲特、比爾蓋茲比起來,
他的身家差一大截。
真正的原因是——
他的劇本,一開始超級爛。
5歲,家族企業破產。
6歲,就得去雜貨店打工。
29歲,兒子得白血病,他傾家蕩產,還是救不回來。
第一段婚姻失敗,第二段要養8個小孩。
照理說,這人生大概要 Game Over 了。
結果?
他硬是靠「讀書+投資」逆轉。
三十幾歲開始投資,
三十五歲遇到巴菲特,
五十多歲成為伯克希爾合夥人。
這種從谷底爬回來的故事,
才會讓台灣的讀者熱血。
因為大家看到的不是幸運,
而是——
商才士魂。
商人的腦袋,
加上士大夫的靈魂。
▋大道與理性
蒙格一生重複兩句話:
- 走大道,大道人少
- 追求理性
走大道的意思很簡單:
別去玩那些歪門邪道的金融產品。
金融衍生品?他早說過會出事。
2008年金融危機後,證明他沒看走眼。
所以他寧願買「好公司」,
像是Costco這種,能真心給顧客價值的。
追求理性,則靠三個工具:
- 否定自己
- 多元思維模型
- 逆向思考
簡單翻譯:
先想自己哪裡可能錯,
再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交叉比對,
最後逆向思考:「我要怎麼搞砸?」
這樣才知道怎麼避免翻船。
▋投資祕訣:集中+忠誠
巴菲特原本只會撿「煙蒂股」——
便宜但又臭又爛。
蒙格勸他:
「不要老是跟爛人做生意,
累死自己。」
於是巴菲特改買「好公司」,像See’s CANDIES時思糖果。
結果現金流源源不斷,賺到不行。
蒙格的投資策略很直白:
集中火力,死心塌地。
他家族資產,幾乎只壓三筆:
波克夏、好事多、中國(透過李祿基金)。
他說:
「一生能找到四個好投資,就要謝天謝地了。」
其他分散?那是浪費。
▋對新東西的看法
比特幣?
「反社會的東西,應該直接禁止。」
特斯拉?
「不買,也不做空。」
「馬斯克很聰明,但我怕那種以為自己 IQ 250 的人。」
新能源?
「電動車才是未來,不是氫能。」
▋結語
看蒙格,就像在跟一個毒舌老頭吃飯。
他話不多,但每句都是乾貨。
他的祕訣其實不花俏:
- 降低預期
- 忠於好公司
- 終身學習
- 走大道,不鑽漏洞
蒙格說:
「誰說人不能改?我才86歲呢。」
所以啊,
慢慢變富,慢慢變強,
才是最有味道的旅程。